焦点滚动:哲思 | 减少内耗的高明方式
人的一生,就是见天地之宽广、见众生之百态、见内心之丰盈的过程。真正见过世面的人,知晓自身的渺小,有事心不乱,无事心不空,以敬畏之心对人对事,行稳致远。
学会思维聚焦
【资料图】
心理学上有一个“挠痒定律”:本来并不觉得痒,但是闲来无事挠了一下,结果就越来越痒,人的情绪也是如此。当注意力处于松散状态时,很多繁杂的思绪就会不断涌上来。
有人说,当琐碎占据思考空间,人就会不由自主地陷入精神内耗。放下不是为放过“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”,而是为解放我们自己。用别人的错误伤害自己,才是最大的愚蠢。
不担忧未来。这世上最无谓的事情,就是为尚未发生的事情而担忧。当一个人沉下心去做事,那些漫无边际的焦虑自然就会消失。把大量的时间、精力耗费在“杞人忧天”上,只会错过自己办正事的时机。很多时候,我们所谓的烦恼、担忧,不过是自己吓唬自己,事实上,事情本没有那么糟。
专注于自我发展,将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到想做的事情上,你才能收获真正的成长。
凡事别往自己身上套
“他很久没更新朋友圈,是不是屏蔽了我?”“朋友出去玩没叫我,是不是我得罪了他?”平常的日子里,有些人揣度别人的心理,原本不相关的事也要对号入座,于是常常忐忑不安,甚至忧心忡忡,活得越来越累。
面对人生无常,你不妨泰然处之,过滤掉不必要的烦恼,试着拥有更多的“钝感力”。有“钝感力”就不容易钻牛角尖,不会因别人无意间的行为给自己加戏,自然不会产生“精神内耗”。
稳住自己,换个角度看问题,凡事别往自己身上套,也许一切会豁然开朗。
拆分大目标,从小事做起
如果目标过于理想化,实现起来可能会觉得遥不可及,容易患上“拖延症”。越拖延越焦虑,越焦虑越拖延,而过度焦虑又引发精神内耗,陷入恶性循环。
真正让我们焦虑的,不是太过迟缓的行动,而是那些太过宏大的目标让人短期内无法达到。让“开始”变简单,将目标细化并拆分成能做到的事,一步一个脚印,一路一种风景。
每完成一个小目标,就获得一份成就感,不知不觉中,就能把曾经觉得遥远的大目标实现。
本文节选自人民日报出版社《有事心不乱,无事心不空》编辑:刘雨萱校对:崔晨审核:霍伟民
上一篇:【星穹绀海】单从这俩人的关系来看,真不好说谁才是谁的战利品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广东建成81条特色自然教育径 免费向公众开放
记者从广东省林业局获悉,今年广东省已建成101条特色自然教育径,总长度达176 4公里,其中有81条自然教育径免费向公众开放。据了解,自然教
2022-07-18青藏高原最大中心城市发现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影像
中新网西宁5月25日电 (记者 孙睿)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专家连新明25日向中新网记者透露,通过近一年来的观测,在青藏高原最大中
2022-05-25湖北一男子在赣病逝 家属捐献器官挽救3人
中新网南昌5月25日电 (记者 吴鹏泉)江西省红十字会24日消息,湖北一男子在江西南昌因病逝世,家属在悲痛中捐献其器官,挽救了3名重症患者
2022-05-25湖北云梦全县域恢复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
(抗击新冠肺炎)湖北云梦全县域恢复实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 中新网孝感5月25日电 据湖北孝感市云梦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,该县全
2022-05-25手语律师唐帅:让法治阳光照亮无声世界
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·我们的新时代丨手语律师唐帅:让法治阳光照亮无声世界 新华社重庆5月24日电 题:手语律师唐帅:让法治阳光照亮
2022-05-25
中国援柬中医张大武:升华中柬医患友谊的“关键钥匙”
中新网金边5月25日电 (记者 欧阳开宇)“大医博学,厚德济民”——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院训。在张大武看来,这句话也是一把升华中柬医
2022-05-25(中国这十年·吾乡)“邂逅雪豹”带热高原小镇
记者 李江宁 摄 " >
2022-05-25“但凡有可能,就去做好它”
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党总支书记王震—— “但凡有可能,就去做好它”(奋斗者正青春) 在西北工业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,党总支书记王
2022-05-25上海通报嘉定区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排查情况 一地列为中风险地区
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“上海发布”微信公众号消息,5月25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,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介绍,
2022-05-25上海嘉定区公布1例无症状感染者所涉及区域和场所
中新网5月25日电 据“上海发布”微信公众号消息,5月25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,上海嘉定区副区长王浩介绍:5月24日
2022-05-25X 关闭





X 关闭